這家店和"好吃麵"同宗,讓我充滿好奇。年紀愈大,對這種傳統小吃愈感興趣。
剛上門,卻讓人手足無措,沒手寫菜單,而且也許聲音吵,攤位前忙和著的幾位都聽不清楚我的點菜,都得重覆個兩三次,偏偏對方表情又不是太好。
「嗯….我要….切一分這個蹄筋。」這是"好吃麵"沒有的小菜,特意點上一份。
「ㄍㄨㄣ 啦,這樣那聽有。」老闆卻大嗓門用台語回答我的國語,順便教訓一下。
這點和"好吃麵"的那位大嗓門歐巴桑異曲同工,看來這家店也多是熟客,服務態度沒什麼計較。
沒錯,吃飯時,隔壁兩桌認起朋友、話起家常來。都是老客人。
除了蹄筋,點的菜色和我在"好吃麵"的固定菜色相同: 乾麵、餛飩湯和燙青菜。
麵較黃較硬,但帶著蒜蓉口味的醬料味道相似,果然同宗,不過比較嗆,搭上薑絲,搶了小菜本身味道,但不沾呢,又覺得少一味。
餛飩湯也是,同是豬骨頭加菜頭湯頭,但肉味多點,鹽下得也較重。
整體來說,相似的味道,但口味都更重。
太鹹了,天氣又熱,正好繞到北門街上的四果湯老店來碗紅豆牛奶冰。今年的第一份,適合傳統口味: 清冰和不會太明顯的糖水,淋滿軟爛的大顆紅豆及煉乳,吃完不會黏膩,真棒。
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