奈良,まぐろ小屋。

IMG_3511
中トロ刺身定食 (JPY 1,200), たたき定食 (JPY 800)。
厚切鮪魚中腹肉,油脂程度比不上前一晚在壽司店的中トロ握壽司,但是大氣豪邁更勝一籌,為了價廉物美而上門,就求大口痛快。
另一份定食是鮪魚瘦肉的たたき,用鮪魚而不是鰹魚,倒也沒什麼違和感,泡在淡醬油和蘿蔔泥裡,加裡檸檬酸味,也不錯。

PC290015
靠近近鐵奈良站到奈良女子大學間這一區,這家專賣鮪魚的”まぐろ小屋”在 tripadvisor 上有高評價,大多是因為便宜的鮪魚料理,但環境讓人皺眉頭,完全就是年久失修又打掃不認真的樣子,和一般日本食堂的印象完全不同,踏進門真要鼓起勇氣。

PC290014
不過裡頭可是滿座呢,台灣人、大陸人、不知道那國的西方人,全擠在油煙裡。  我們塞在吧台一角,背包大衣放在堆疊的空酒瓶上,行李箱只能放在門外,身旁大陸同胞,手肘大喇喇侵入我的筷子範圍,放聲討論菜單。

吧台內的混亂也超乎想像,一旁是生鮮大塊生鮮鮪魚,另一角則是一直沸騰著的湯鍋,滿是陳舊油煙,更別說店內的空氣味道; 只有老闆夫婦一對,老爹不停地料理,在生熟食間移動,如果一直盯著他的動作,可能沒法子嚥下口中的生魚片,能夠保持衛生嗎? 頗讓人懷疑。

姑且相信日本人對飲食潔淨的要求囉,物美價廉嘛 Smile

奈良,カナカナ。

IMG_3553
カナカナごはん (JPY1,300)。
最具人氣的套餐,在網路上看菜單只知道是日式小菜的組合,主菜是一大顆像是巨大可樂餅的炸牡蠣,剛好酥脆的炸衣中,牡蠣裹在奶汁裡頭,拌著有些甜有些鹹味道不會太重的醬汁,溫和的味道,不適合下飯 (笑),剛好配合我在減肥少吃碳水化合物。 

奈良町家的巷子中,堂本剛推薦的在地食堂,本以為在接近 13:00 時到,應該不用等太久,沒想到還是等上了半小時,年青人和觀光客偏多呢。

IMG_3552
奈良古民家改裝成的餐廳+雜貨店,空間窄小,不免摩肩擦踵,大半位置在褟褟米上,得脫了鞋子; 今天外頭天氣不好,沒陽光的時候,著實寒冷,好不容易等到位子,還得一番忙亂才能就坐,本來是町家老房子的悠閒,卻讓人心浮氣燥起來,人氣名店的熱門時段,真不是個好時候。

雜貨店旁店員們 (或是老闆 ? ) 倒符合環境,幾個人好整以暇地試著音響喇叭,再一起在中央大桌上吃咖哩飯,很有文青氣息呢 ,和手忙腳亂的送餐店員隔絕似的。

偶而陽光露臉,透過格子窗灑進室內,才感覺到老時光的溫暖,不過我們是觀光客,沒時間享受這個,真是遺憾。

新竹,蔬覓。

IMG_3328
自選組合 (NT$220)
兩種青菜、幾種菇類、豆腐和木耳、再加上一把粉絲,紅燒蕃茄湯頭,口味有些重。

世界街的素食餐廳密度可以比得上城煌廟附近了,不過這條街的比較現代,有日式、有泰式,和傳統台式素食店作法不同。  這是第四家光顧的餐廳,看外觀的工業風,還以為是西式風格,出人意表地是滷味攤賣法,自個兒挑選想吃的素菜食材,選個麵類或冬粉主食,再從三種湯頭中挑一樣,就像現燙滷味似的,煮好送上桌。

口味頗重,店內沒有提供開水,會覺得自已就是在吃滷味當宵夜或下午茶,沒有正餐感覺。   而用的是高腳桌椅,用起餐來不好放鬆,也許店內風格刻意新潮,但對我這半老不小的中年人,就不大踏實了。

新竹,朱記餃子館。

IMG_3422
韭菜水餃 (NT$6/顆),牛肉水餃 (NT$7/顆)。
個頭很大,厚麵皮,韭菜餃子餡飽滿些;牛肉餃子搭韭黃,餡不是很足,味道吃不大出來。  這附近的店家都是以山東醋佐菜,香的很。
最出名的看來是麻辣餡餃子,牆上貼著陳舊的剪報介紹,怕口味太重,沒點,該找個冷天來試試。

這家老店隔著東大路和眷村相望,每次經過這兒往武陵路找牛肉麵,字斗大的招牌總在對我招手,今晚終於下決心迴轉,來吃餃子。

和褪色的招牌,店裡透著年紀,有種怎麼擦也擦不乾淨的油漬感;幾樣小菜,簡單滷味,和我比較習慣的、口味不會太鹹太重的紅燒牛肉湯頭,加點山東醋,熟悉的眷村味。

這幾年新崛起的眷村牛肉麵,湯頭都太濃了,難以入口。

重慶,老麻抄手。

IMG_3375
微麻抄手,一兩,8元。
菜牌上有大麻、中麻、微麻及清湯四種,在成都清過腸胃的我是決計不敢選太辣的,但選清湯又說不過去,挑了微麻。
果然,還是辣的很。
麻度的區別,就是在清湯裡添上多少辣油而已,抄手只要沾到辣油就是辣,沒得閃; 不過那股麻勁真是在四川當地才嚐得到的味道,夠味。

一早的飛機到重慶,在飯店辦好入住,已經過了午餐時間,同事介紹飯店對面這家小吃,就像到處都有的蘭州拉麵沙縣小吃,簡單方便,口味也不差。

而且24小時營業。  離開重慶那天,又是透早的班機,飯店早餐還沒開張,只得頂著冷空氣到這兒覓食,剛好,茶葉蛋剛煮好,暖和著,倒有7-11的熟悉了。

台南,阿霞飯店。

IMG_3293
香腸熟肉。
起家的好本事。  這道每回在保安路錯身而過的小吃,終於第一次見著。  除了蟹丸是特別菜色外,其他就是常見的黑白切,簡單樸實,也沒啥擺盤裝飾,味道也單純直接,有吃小吃邊沾醬邊吃的樂趣。

幾回到台南,都在巷弄市場中狂掃小吃,終於有機會進入這家老牌餐廳吃辦桌,不過雖然賣得是桌菜,倒像是台南小吃的大集合。

第一道烏魚子,就展現了台南料理的傳統; 食材好,大氣地厚切,火候也好,中心剛好有些黏牙的軟糯;  搭配的白蘿蔔同樣相當鮮甜清脆,單吃也行。

IMG_3296
清蒸紅蟳。
秋天就是要吃螃蟹,蟹黃蟹膏飽滿,肉也細緻,也不用什麼薑醋醬油,直接吃就很有味道。

IMG_3295
鱔魚意麵。
這道菜才是我的重點,離開台南就難找到如此大片厚切的豪邁。  鱔魚紮實,酸味比較重,相對甜味就沒那麼明顯,洋葱鑊氣十足,讓人停不下了口。

食物好吃,但整家餐廳的商業氣息重,吃飯限時,沖淡許多台南路邊攤的人情味和自在。

另一個問題是,桌菜裡沒什麼青菜呢,台南小吃是想不出什麼有名的蔬菜,全是肉類和主食,吃個水果盤,也是甜得不得了,怪不得和肥胖脫離不了關係 微笑

雙溪,阿娟毛蟹。

IMG_3236
野生毛蟹 (價格未知,只聽到未煮的20隻約8,000多)
很有趣的煮法,水不多,加上許多薑和蒜頭,半煎煮,外殼沾著濃厚的味道。  野生毛蟹個頭不大,也就大匣蟹大小,鮮味十足,蟹膏蟹黃亳無腥味,吃來快活。
炸野生溪哥也是難得好味,肉多且嫩,輕炸後滿口鮮甜。

意外被朋友帶到雙溪吃午餐,雨後咋晴,第一次走台2丙線,山裡頭青青翠翠,綠意盎然;  研究所同學老家在這兒山上,曾經在十多年前來烤肉溯溪,夜深就在溪裡洗澡,如今卻再也想不起當時走的是那條路。

小吃店,店門前擺著的三個橘色大水箱裡頭的活毛蟹就是活招牌,菜單上選擇不多,天花板吊著的巨大蜂巢及牆上新聞報導剪報還比較顯眼。 

這兒吃的就是野味,點了毛蟹、溪哥、炒個青菜,再一份海鮮麵,老闆介紹早上補到兩尾鱸鰻,加一條。

IMG_3258
沒想到這尾鱸鰻得花上1個半小時,當下朋友決定先殺到福隆街上吃冰。

這家位在福隆海水浴場停車場旁的冰店,沒招牌,只開週末,全部自家製,味道好,不會太甜,石花凍和醃金桔特別好吃。

再繞回阿娟小吃,中藥鱸鰻湯可以上桌了,鮮甜乾淨沒有土味,野生的味道果然好太多,也只有在翡翠水庫水源地這種限制汙染的地方,才能找到這種味道吧。

新竹,默二。

IMG_2155
清炒香蒜白酒蛤蜊義大利麵 (240)。
蛤蜊圍繞著義大利麵,漂漂亮亮地上桌; 蛤蜊火候剛好,鮮嫩多汁,雖然有幾口有小沙子,暇不掩瑜。

之前至金石堂看書時,習慣把車停在東大陸橋旁小路邊的停車場,許久未經過,突然發現開了餐廳,明亮的落地窗,流行的工業風搭配乾燥植物,開在停車場旁,剛好在市區有個難得的視野空間。

座位分三種,木質溫暖的長桌,但是和其他人沒有空間分隔;四人桌,貼著窗旁,看起來是最棒的位子; 而我們兩人靠牆,鐵質圓桌,椅子只有三腳支撐,不大稳固,而且室內很吵,沒法放鬆。

IMG_2153
奶油起司蘆筍燉飯佐乾煎鮮菇 (240)。
擺盤很漂亮,味道也好;  份量太多,下頭埋著厚厚一層飯。

台北,明星咖啡館。

IMG_2098
羅宋湯 (580 套餐)。
甜菜根、紅白蘿蔔、馬鈴薯、高麗菜和蕃茄熬煮的紅色湯頭,以往吃到的都是以蕃茄酸味為主,這兒的甜菜根讓味道酸甜中和些,滿是蔬菜甜味,牛肉倒是煮到沒太多肉味兒了。
後頭加入酸奶油,有種奶羶味,不會太奇怪,但還是習慣不加時的味道,怪不得服務生建議別太早加,先嘗原味。

湊了個團體辦台北懷舊之旅,行程包含台北郵局撫臺街洋樓中山堂、到西本願寺結束,出發前的中餐也得懷舊,另一個建議是唸書時的回憶: 西門町門卡廸咖啡,而最終選擇是台北城隍廟對面的明星咖啡館

IMG_2094

1949年開業,1989年歇業,2004年再重開,雖然重新裝潢,仍儘量維持當時風格,老式黑體字店招牌,老式桌椅,賣得是當年的俄式口味,不過門前景色當然大不同,多了觀光客來回穿梭,騎樓下擺的是隔壁衣帽店貨架,不大可能再出現擺攤賣書的文藝風景了。

IMG_2100
爐烤沙俄瑪雞肉起司薄餅 (480)。
雞肉絲加起士內餡,薄脆餅皮,味道很棒的蕃茄沾醬,好吃。  不過這道菜現在多半被當作墨西哥菜了。

最後加顆俄羅斯冰淇淋(70),濃厚甜味,紮實程度向土耳其冰淇淋看齊,當年不知是否也有這道,能夠吃上一球,該會笑好久,像我小時候一樣。

新竹,梵泰蔬食。

IMG_2068
酸辣湯 (150), 綠咖哩 (160),炸春捲 (120),泰國香米 (30/人)。
酸辣湯偏酸,也許是之前喝的都是用小蕃茄,而這兒用牛蕃茄,煮爛了溢出酸味,沒加海鮮,沒有濃郁的蝦頭高湯味,變得很清爽。
綠咖哩裡頭是當季正甜的南瓜、馬鈴薯和紅蘿蔔、和第一次吃到,口感脆的有些不搭的泰國小圓茄,雖然沒有肉味,綠咖哩香濃味仍然適合下飯,而泰國香米煮得不錯,潔白發亮。

綜也蔬食回到世界街開店,正趁著熱潮到這兒,發現鄰近不遠處又開了另一家素食,而且是泰式,讓我非常有興趣,而且剛好過完三天沒蔬菜水果的低渣飲食,該補充纖維素。

店小, 6 張兩人小桌,4個人招呼,通常這樣子的特色小店,店家都得有特別的堅持,這兒也是,點餐或上菜時,很認真地介紹,結帳時的笑容也讓人歡喜。

IMG_2069
炒粿條 (120)。
之前不記得有加白糖吃過,攪拌後,粿條間有種黏性,酸酸甜甜地,就算沒有肉,還是很有趣。